“綠色稅法”2018年開征,對企業生產和百姓生活影響幾何?

綠色發展呼喚“綠色稅收”體系
“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5日獲表決通過的環保稅法,開宗明義確立了“綠色稅法”的定位。環保稅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綠色稅收”體系。


由“費”改“稅”為未來改革留空間
作為完善“綠色稅制”的重要一步,制定環保稅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平穩轉移。
我國自1979年確立排污費制度,2003年至2015年,全國累計征收排污費2115.99億元,繳納排污費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累計500多萬戶。其中,2015年征收額為173億元。

從2018年開始,排污企業開始繳納環境保護稅。新稅種對企業生產和百姓生活影響幾何?是否會加重企業負擔?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王清介紹,此次開征環境保護稅,征稅對象和范圍與現行排污費基本相同,明確征稅范圍為直接向環境排放的大氣、水、固體和噪聲等污染物。
如:
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
水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
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至1000元;
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至11200元。

“誰污染,誰就要付錢來彌補社會的損失?!崩钚窦t說,征收環保稅多排放必然多繳稅。但目前因從排污費轉型而來,稅負平移不會增加企業負擔。環保稅不在最終消費環節征收,不會直接增加消費者負擔。

此外,為防止排污企業認為交稅后就可肆意排放,環保稅法明確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除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外,應當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明確寫入部門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機制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費改稅后,征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環保部門配合,確定了“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監測、信息共享”的稅收征管模式。
目前,我國對排污費明確??顚S?,絕大部分給地方用于污染治理。未來環境保護稅法如何更好發揮作用,也備受關注。